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具有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用外语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能完成学习任务和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污染控制与工程
主要研究“三废”的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重点废水处理的工艺技术、高效生物反应器、处理性能及工业化应用等问题。突出景观型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工艺的技术原理、工程设计、运行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环境污染化学与清洁生产
主要研究典型污染物在土壤-水体-植物系统中的归趋机制与环境效应,开展资源综合回收及相关的清洁生产设备开发与应用研究,开发高毒害重污染化学品的替代品及其使用工艺。重点研究土壤、水体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污染机理和生物学效应,研究表面处理等相关的无损分离回收技术。
3、环境生态工程
主要研究土壤与水体中典型污染物的长效生态控制技术、区域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等。重点开展矿区与耕地重金属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领域的环境修复生态技术的研发、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4、环境规划与评价
主要研究环境评价与规划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包括环境监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环境规划与其它类型规划的关系,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实践。重点研究环境及绿地景观构建要素及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环境规划与管理政策、绿地景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环境生态监测技术。
三、学制与学分
(1)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全日制。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模式: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校外实践研究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位:本学科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未按时完成课程学习或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按肄业处理。
(2)学分与毕业要求
总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不超过32学分;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其中:
公共学位课,10学分;
专业学位基础课,8学分;
专业选修课,6-8学分。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历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应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2-3门,并报研究生院备案,补修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培养计划,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在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和各培养环节,达到学校规定的相关条件。
四、课程设置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分公共课、专业学位基础课和选修课。公共课10学分,专业学位课8学分,选修课6-8学分。除课程学习外,研究生还必须参加2次以上的学术报告或工程设计报告,或者参加1~2门工程实践课和实验课;经导师考核评定通过者,可获得2学分。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院部 主讲教师姓名、职称 开课学期 公 共 课 程 111111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1111111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 11111112 第一外国语(英语) 3 48 1 高等工程数学 2 32 1 信息检索 1 16 1 知识产权 1 16 1 专 业 学 位 课 污染生态工程 2 32 环境学院 吴晓芙 教授 1 高等环境化学 2 32 环境学院 廖柏寒 教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 2 32 环境学院 王 平 教授 1 环境生态修复工程 2 32 环境学院 陈永华 副教授 1 选 修 课 程 环境专业英语 1 16 环境学院 吴晓芙 教授 2 环境工程研究法 2 32 环境学院 廖柏寒 教授 2 现代环境生物工程 2 32 环境学院 王 平 教授 2 环境评价案例分析 2 32 环境学院 李科林 副教授 2 水处理原理与工程案例 2 32 环境学院 李科林 副教授 2 清洁生产及审核 2 32 环境学院 李德良 教授 2 环境土壤分析 2 32 环境学院 彭佩钦 教授 2 土壤污染与控制工程 2 32 环境学院 彭佩钦 教授 2 环境毒理学 2 32 环境学院 汤春芳 副教授 2 人工湿地技术应用 2 32 环境学院 陈永华 副教授 2 水土保持工程 2 32 环境学院 陈传胜 副教授 2 环境工程概算 2 32 环境学院 陈明利 副教授 2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2 32 环境学院 张 平 副教授 2 补 修 课 环境化学 环境学院 按研 究方 向选 择2-3 门, 不计 入学 分 环境工程学 环境学院 环境生态学 环境学院 和本科生一起上 环境监测 环境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学院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学院
五、实践环节
研究生原则上要求不少于1年的校外实习和实践。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指导研究生开展实践。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学院组织专家组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6学分)。
学院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校外实践研究可以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
六、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
(1)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具体时间由导师、学科和学院商定。
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相同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学科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评审。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或计划、研究方法等,确认研究工作中拟解决的学术难点、技术关键点、创新点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在3个月后重新申请开题。若学位论文课题有较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考核,交流培养经验,检查培养工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行人才分流。
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应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业务方向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研究进展及写作表达等能力。
考核由学科组组织专家5~7人结合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党总支组织进行。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延长学习时间;专家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应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七、学位论文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的基本前提。论文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自于环境工程领域实践,论文内容应注重在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实际问题上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要求:文献综述的字数一般不得少于4000字;文献综述引用的文献要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撰写规范》规定格式列出;文献综述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得少于40篇。
(3)论文的工作程序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环节。其中,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1年。
(4)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选题、开题、答辩均需校、企导师共同参与并签署书面意见。
(5)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进行,论文答辩时间一般为第六学期的5月下旬或6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