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学位点概况和发展趋势
一、学位点概况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它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工程是研究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生态工程等的工程技术领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发展始于1993年,在当时的林学本科专业中设置环境生态方向,1999年获得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2005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环境科学成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10年获得环境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予点是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指导,融入林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涉及现代生物工程、现代农业、环境地质、生态工程等新兴学科领域,服务于化工、轻工、材料、食品、交通、建筑、能源、机械、生物、冶金、电子等行业的环境保护,包括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评价、清洁生产等内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工程领域拥有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生态基础省部共建实验室、环境工程省部共建实验室、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与地方合作共建有校外产学研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十余处。在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城镇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农业重金属面源污染控制、清洁生产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其中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与水环境保护技术模式、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等科研成果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成果推广库(生态环境领域环境污染与治理类),是中南地区环境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与工程
主要研究适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技术、高效生物反应器、反应机理、处理性能及工业化应用等。重点开展景观型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工艺的技术原理、工程设计、运行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环境污染化学与清洁生产
主要研究典型污染物在土壤-水体-植物系统中的归趋机制与环境效应,开展资源综合回收及相关的清洁生产设备开发与应用研究,开发高毒害重污染化学品的替代品及其使用工艺。重点研究土壤、水体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污染机理和生物学效应,研究表面处理等相关的无损分离回收技术。
3、环境修复技术与工程
主要研究土壤与水体中典型污染物的长效控制技术、区域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等。重点开展矿区与耕地重金属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领域的环境修复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4、环境规划与评价
主要研究环境评价与规划的新理论与方法,包括环境监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环境规划与其它类型规划的关系,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实践。重点研究环境及绿地景观构建要素及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环境规划与管理政策、绿地景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环境生态监测技术。
三、发展趋势
环境工程学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时期以防治局部污染和末端治理为特征。随着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环境工程领域正在进一步拓广。20世纪末期,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整体化和高度分化两大趋势外,还呈现出生态化的趋势。这是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转向绿色文明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表现,也是环境工程学科与其它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和发展的重要表现。21世纪,环境工程学科作为环保科技发展的核心和源泉,对“绿色科技、绿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过渡,对我国环境友好性、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兴国战略,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工程学科将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之一。
第二部分 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二、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掌握的知识
1. 专业知识
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工程领域研究的优势与特色,获得本硕士专业学位应掌握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原理与技术、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工程原理与技术、环境生物工程原理与技术、环境污染生态修复工程原理与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理论等专业知识。
2. 其他知识
获得本硕士专业学位还应掌握外语、高等工程数学、数理统计与分析、信息检索、知识产权、计算机应用基础、法律基础、工程技术经济学、工程概预算、环境工程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环境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三、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获得的实践训练
实践环节是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获得本硕士专业学位应进行系统、充分的实践训练。通过实践训练达到基本熟悉环境工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具备一定的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并能够结合实践内容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工程领域特色与优势,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到相关事业单位从事实习实践活动,实习实践内容由校内和校外两位导师共同协商决定,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习实践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深化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践环节结束时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完成实习实践的总体成绩评定。
四、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素质
1. 学术道德
获本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保护知识产权,严谨治学,探求真理,维护科学诚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与技术权益;严格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严禁弄虚作假。
2. 专业素质
获本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与专业素养,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了解本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
3. 职业精神
获本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五、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能力
1. 获取知识的能力
获本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能通过检索、阅读等手段,利用书本、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能的途径获取本领域相关信息,了解本领域的热点和发展动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 应用知识的能力
获本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能够运用高等工程数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影响及风险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清洁生产与资源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技术,解决各种行业的相关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实践能力
获本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开展学术研究或技术研发的能力,能通过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培养,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并协助或独立解决科研、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或管理问题。
4. 组织协调能力
获本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锻炼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在团队和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工程项目的实施,并解决实施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选题要求
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环境工程问题,具有明确的环境工程背景,主题要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同时还要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1)来源于环境工程领域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来源于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需求,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也可以是某一大型工程设计项目中的子项目(仅限于环境工程专业),还可以是设备、工艺及其流程的设计或关键问题的改进设计。设计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及工作量。
(3)来源于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相关实际环境工程或具有明确的环境工程应用背景,是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等的应用研究。命题具有实用性,主题要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工程应用前景。
(4)来源于实际需求,是各行业企事业发展中相关环境工程急需调研的环境工程领域工程与技术命题。主题要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或工程应用前景。
(5)来源于各种行业企事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预研课题。命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内容。
2. 形式要求
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形式可以多样,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与工程应用等,还可以是针对环境工程和技术的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类研究报告等。
(1)产品研发:指来源于与环境工程相关的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了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环境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从事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各种行业的环境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环境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调研报告:指对各行业与环境工程相关的工程项目、生产项目及建设项目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与研究,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5)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报告:指对各行业新建项目、扩改建项目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要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工程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实际调研与各类数据综合分析,以及各种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效果的分析,为企业生产建立持续的清洁生产机制;环境规划是指研究区域发展的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是指区域发展或涉及项目全过程的环境管理。
3. 内容要求
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有不同的形式,相应也有不同的内容要求:
(1)产品研发
研发内容: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性能或技术指标;阐述设计思路与技术原理,进行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计算或仿真等;对产品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试制、性能测试等。研发工作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及工作量。
研发方法:遵循产品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
研发成果:产品符合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
(2)工程设计
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数据准确,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同时符合技术经济和法律要求;可以是工程图纸、设计作品、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图纸、表格、模型等表述。
设计说明:指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助性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
设计报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3)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研究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或仿真。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或新见解。
(4)调研报告
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既要包含被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又要研究该命题的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
研究成果: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5)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报告
研究内容:对新建项目、扩改建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有一定的行业典型性和研究深度;在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比选,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先进的工程措施方案,论证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效果预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要求有实际调研与各类生产、设备及原辅料以及设备设施运行数据的综合分析相结合,设计清洁生产方案,并对各种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区域发展的环境规划各相关内容,研究区域发展或涉及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环境管理相关内容。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新意、难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区域发展与工程/项目的生产和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
研究成果: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制定区域发展环境规划,建立区域或项目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并进行必要的验证。
4. 撰写要求
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结构应符合不同形式的要求,应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学位论文包括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部分。正文字数一般2~3万字。
对于论文主体部分,不同形式的学位论文有不同的组成,分别如下:
(1)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论文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 2.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阐述所研发产品的背景及必要性、国内外同类产品研发和应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阐述本产品研发的主要工作内容。
理论及分析: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确定性能技术指标,给出设计思路与技术原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详细设计、校核计算和性能分析。
实施与性能测试:对所研发的产品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试制,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及对比分析,必要时进行改进或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总结:系统地概括产品研发中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及其主要结论,并明确指出产品研发中的新思路或新见解;展望所研发产品的应用及改进前景。
(2)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论文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设计报告作为正文主体,设计方案和设计说明作为必须的附件。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阐述所开展的工程设计的背景及必要性,重点阐述设计对象的技术要求和关键问题所在,对设计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本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设计报告:详细描述工程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理念、技术原理、设计方法和可行性等;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设计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工程设计项目,还可包括计算与分析、技术经济分析、测试分析、仿真实验分析、结果验证等具体描述。
总结:系统地概括工程设计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设计中的新思路或新见解;简要论述本工程设计的优缺点,并对工程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附件:给出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3)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论文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 2.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阐述所开展的应用研究命题的背景及必要性,对应用研究命题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应用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研究与分析: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或仿真。
应用或验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或进行验证,并对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进行分析。
总结:系统地概括应用研究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研究中的新思路或新见解;简要描述成果的应用价值,并对未来改进研究进行展望或提出建议。
(4)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 2.5 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对研究命题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重点阐述命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简述本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针对命题,主要介绍研究范围及步骤,资料和数据的来源、获取手段及分析方法。
资料和数据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并给出明确的结果,并对可信度、有效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对策或建议:对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或者调研结果应用于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具体建议以及工程措施。对策或建议及工程措施应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及实用性。
总结:系统的概括研究报告所涉及的所有工作及其主要结论,并明确指出哪些结论是作者独立提出的,简要描述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5)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报告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 2.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对评价对象或审核对象或研究区域的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重点阐述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简述报告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描述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介绍研究范围及步骤,资料和数据的来源、获取手段及分析方法。
资料和数据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重视类比分析,并给出明确的结果。
解决方案设计:详细描述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并给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针对实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案例分析;针对实际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进行案例分析;针对实际区域发展的环境规划进行案例分析;针对实际区域或项目的环境管理进行案例分析。
总结:系统地概括论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形成的主要结论,重点描述论文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案或新结论,简要描述研究工作的价值,并明确指出哪些结论是作者独立提出的,同时简要给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5. 学位论文水平要求与成果要求
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选题、开题、答辩均需校、企导师共同参与,并签署书面意见。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其中一位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由5~7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位非高校的专家。
论文应充分反映研究课题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先进水平。对于工程设计与实施,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课题,论文应具有设计方案的比较、评估,设计计算书,投资和效益分析,完整的图纸,或有设计的实施结果报告;对于重大技术改造与革新,论文应具有对原技术系统工艺与设备的评价,新方案的评述、结果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应用,论文应有引进项目工艺、设备、技术特点的完整介绍,以及引进过程中调试、改进与成功运行的完整数据与数据分析;对于环境工程技术项目或管理项目的规划性研究,论文应有工程项目的全面介绍与评述、项目管理采用的管理策略与数学模型、规划的结果与模型分析结果,并给出创新管理系统;对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或预研专题,论文应反映课题的工程背景或应用前景,给出实验方法或实验流程图,给出实验数据及其理论分析结果,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出建议。
论文应反映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