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研究生教育
教育教学
党建园地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合作交流
通知公告
威尼斯官方入口welcome
学工动态
友情链接
图片新闻
首页大图
环境科学与工程
研究生教育
99499www威尼斯 > 研究生教育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修订)
发布时间:2017-08-31 12:00 作者: 访问次数:0

   一、学科概况

  1、学科内涵、授权资格及发展历程简介

  本学科依托学校生态学、林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突出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主题,强调实践与创新,侧重环境污染生物与生态治理方法,在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环境污染化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管理与法规等方向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我校于1996年开始设置环境科学专业方向,2000年获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环境科学学科成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1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成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5年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验收获“优秀”。

  2、师资队伍及教学、科研和对外合作平台

  本学科拥有专任教师30人。职称结构:教授8人,占26.67%,副教授8人,占26.67%,讲师14人,占46.67%;年龄结构:50岁以上6人,占20.69%35-5010人,占34.48%35岁以下13人,占44.83%;学历结构:博士22人,占75.86%,硕士4人,占13.79%,学士3人,占10.35%

  本学科拥有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环境生态基础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和湖南省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对外合作平台。

  作为中南地区唯一一所以林业和生态为特色的大学,在生态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本学科依托已有的生态学、林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省部共建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平台,突出我校在人工湿地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生态修复的特色,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提供支撑平台,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环境污染化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管理与法规。经过20年的发展,本学科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人工湿地生态工程、重金属污染场地生态修复、林业环境法学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获得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物迁移阻控、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城乡污水处理组合人工湿地、污染场地生态修复模式、农业面源污染与水土流失生态拦截、乔灌草植物群落模式、环境修复植物基因库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评价体系、生态文明环境管理模式等系列科技成果。

  4、未来发展方向

  本学科将发挥学科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等领域居国内领先优势,在稳定现有学科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自身的特色,进一步扩展研究方向,如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态工程方向,稳定学科在省内地位,力争进入湖南省一流学科,奠定进入国内一流学科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及应用技术,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熟练掌握环境领域实验及应用技术技能,具有较好的化学、数学基础,掌握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严谨的科学思维,具有独立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撰写科研论文。

  4、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和特色

特色方向

自主设置

1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主要研究土壤与水体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的污染物质理化与生化行为以及絮凝、沉淀、降解、吸附、吸收、固定、转化等机理的工艺与工程技术。主要特色:高效吸附介质材料的筛选与改性,优势环境修复植物、微生物、复合生物群落技术模式的应用,高效生物试剂、抗污染有机专用菌肥的制备。

 

2

环境生态工程

主要研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以及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迁移循环规律等;土壤、大气、水体污染治理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过程中的湿地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原理与技术;环境污染生物和生态监测、评价原理与方法。主要特色:污水组合人工湿地处理生态工程,重金属污染场地生态修复工程。

 

3

环境污染化学

主要研究各种污染物在水土环境中的化学变化规律,包括污染物在水土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化学特性、吸附解吸以及迁移转化等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控制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的原理和方法。主要特色:农田重金属污染控制、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元素循环。

 

4

环境生物技术

 

主要研究应用植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研究环境生物修复机理与技术。主要特色:超富集植物、抗污植物、耐性微生物的筛选与培育,抗污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抗污染基因的鉴定、分离、转载,复合生物群落模式构建,污染水体与土壤的生物协同修复工艺原理及技术。

5

环境管理与法规

 

主要研究生态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规律,重点研究环境政策、环境法学、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丰富和完善林业环境政策与法律的理论与内涵。主要特色:林业环境政策设计,环境标准修订,森林资源保护红线管制立法,生态文明环境管理模式,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与补偿,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

  学习年为2-5年。

  培养模式:一年级以课程学习为主,为开展科研工作打好相关的理论与实验基础,二、三年级以科研训练为主,参加科研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5年。

  学位:本学科可授予工学或理学硕士学位。

  未按时完成课程学习或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按肄业处理。

  2、学分与毕业、学位授予要求

  硕士生总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不超过3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23-26学分,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包括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论文中期检查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公共学位课,7 学分;专业学位基础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8-11学分(其中专业英语为必选课程)。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培养计划,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在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和各培养环节,达到学校规定的相关条件。

  学习期间应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至少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五、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三部分,在前三个学期完成。

  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开课学院

主讲教师姓名职称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适用专业方向

公共课程

11111112

第一外国语(英语)

4

64

 

 

 

 

1

考试

各专业

111111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1

考试

各专业

1111111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6

 

 

 

 

1

考试

各专业

专业学位课程

 

污染生态工程

2

32

 

 

环境学院

吴晓芙教授

1

考试

各方向

 

高等环境化学

2

32

 

 

环境学院

廖柏寒教授

1

考试

各方向

 

高级环境生物学

2

32

 

 

环境学院

王平教授

1

考试

各方向

 

给水排水处理原理

2

32

 

 

环境学院

李科林教授

1

考试

各方向

选修课程

必选

文献检索(必选)

0.5

8

 

 

学校统一

 

 

考试

 

必选

科研选题与论文写作(必选)

1

16

 

 

学校统一

 

 

考试

 

 

环境专业英语#

1

16

 

 

环境学院

吴晓芙教授

2

考试

各方向

 

应用数理统计

2

32

 

 

理学院

黄义平副教授

2

考试

各方向

 

土壤污染与控制

2

32

 

 

环境学院

彭佩钦教授

2

考试

方向1

 

水土保持专题

2

32

 

 

环境学院

彭佩钦教授

2

考试

方向1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2

32

 

 

环境学院

肖剑波副教授

2

考试

方向1

 

应用配位化学

2

32

 

 

环境学院

李德良教授

2

考试

方向1

 

无损分离技术

2

32

 

 

环境学院

李德良教授

2

考试

方向1

 

清洁生产及审核

2

32

 

 

环境学院

王平教授

2

考试

方向1

 

人工湿地技术与应用

2

32

 

 

环境学院

陈永华教授

2

考试

方向2

 

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2

32

 

 

环境学院

陈永华教授

2

考试

方向2

 

 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专题

2

32

 

 

环境学院

陈传胜副教授

2

考试

方向2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2

32

 

 

环境学院

张平副教授

2

考试

方向2

 

环境物理化学专题#

2

32

 

 

环境学院

吴晓芙教授

2

考试

方向3

 

环境科学研究法

2

32

 

 

环境学院

廖柏寒教授

2

考试

方向3

 

环境科学前沿

2

32

 

 

环境学院

廖柏寒教授

2

考试

方向3

 

环境地理学

2

32

 

 

环境学院

彭佩钦教授

2

考试

方向3

 

水化学专题

2

32

 

 

环境学院

陈明利副教授

2

考试

方向3

 

环境功能材料

2

32

 

 

环境学院

李芸副教授

2

考试

方向3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2

32

 

 

环境学院

王平教授

2

考试

方向4

 

废水生物处理专题

2

32

 

 

环境学院

李科林教授

2

考试

方向4

 

现代环境监测与分析

2

32

 

 

环境学院

李芸副教授

2

考试

方向4

 

环境毒理学

2

32

 

 

环境学院

汤春芳副教授

2

考试

方向4

 

环境规划与管理

2

32

 

 

环境学院

王平教授/朱健博士

2

考试

方向5

 

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

2

32

 

 

环境学院

李科林教授

2

考试

方向5

 

环境保护法学

2

32

 

 

环境学院

周训芳教授

2

考试

方向5

 

生态建设政策法律专题

2

32

 

 

环境学院

周训芳教授

2

考试

方向5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

32

 

 

环境学院

傅晓华教授

2

考试

方向5

 

环境文化学

2

32

 

 

环境学院

李雄华副教授

2

考试

方向5

补修

课程

 

环境化学

 

 

 

 

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学

 

 

 

 

环境学院

 

 

 

 

 

环境生态学

 

 

 

 

环境学院

 

 

 

 

 

环境监测

 

 

 

 

环境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学院

 

 

 

 

必修

环节

 

开题报告

2

 

 

 

 

 

3

 

 

 

教学实践

1

 

 

 

 

 

4

 

 

 

学术活动≥6

2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2

 

 

 

 

 

5

 

 

 

注:双语课程名称后加“*”,全英文课程名称后加“#”

 

满足一定英语水平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必修的英语课,免修的条件及相应的成绩记载标准如下:

英语免修成绩对照表

 

IELTS

TOEFL

CET 6

研究生英语必修课成绩

7.5

105

600

95

6.5x7.5

95x105

550x600

90

6.0x6.5

90x95

500x550

85

/

80x90

460x500

80

/

/

425

70

六、实践环节

1、教学(科研)实践。

硕士生应完成教学(科研)实践工作。硕士生的实践环节可以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及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每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进行两项实践环节。每次教学(科研)实践要撰写总结报告,并将有关的书面材料交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学院对硕士生的教学(科研)实践及其报告进行审核,成绩合格者记1学分。

2)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以及参加访问讲学等。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要撰写总结报告,并将有关的书面材料交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学院对硕士生的学术活动及其报告进行审核,成绩合格者记2学分。

学校统一为所有学科开设选修课《文献检索》(0.5学分)和《科研选题与论文写作(1/2)》(1学分)。学校统一开设课程不计入各学科选修课规定数量的统计范围,任课教师由学校统一选任。

七、学位论文开题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广泛阅读和消化国内外权威中英文文献,了解学科研究现状,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本部分工作量约为36学时,经学科考核通过后,计2学分。

硕士生开题在第三学期进行,具体时间由导师、学科和学院商定。

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相同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学科考核小组评审。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或计划、研究方法等,确认研究工作中拟解决的学术难点、技术关键点、创新点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在3个月后重新申请开题。若学位论文课题有较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考核,交流培养经验检查培养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人才分流。

考核时间于第四学期初进行。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向的表现;业务方向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

考核由学科组组织专家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党总支组织进行。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延长学习时间,专家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九、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1、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的问题和不足,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学科实际,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开题报告通过一年拟在下一学年度答辩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通过开题报告,进入实践环节半年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中期检查内容为:

1)学位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计划进行;

2)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3)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

4)下一步工作计划、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

5)学位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6)研究生是否遵守学术行为规范。学位论文研究是否有原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信;

7)导师是否存在指导不力等情况。

3、学科(领域)检查专家小组由学科带头人(领域负责人)、研究生指导教师组成,3-5人,另设秘书1名,秘书应由学科讲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但秘书不参与投票、表决。专家小组具体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主要任务是听取研究生和导师汇报,进行现场质询,审阅研究生递交的材料,做出合理评价,提出结论性意见。

4、中期检查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中期检查合格的研究生,根据专家小组意见,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对于论文中期检查不合格的研究生,专家小组提出整改意见,责成其改进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或调整选题,延期答辩,并在三个月后重新进行中期检查。对于因客观原因无法完成的选题,应另行选题,并按规定程序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对无正当理由难以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而不适合继续培养者,导师可提出终止其学位论文工作的建议,经学科(领域)负责人、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做出中期淘汰处理,报研究生院备案。

十、学位论

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科研调查、工程设计)、撰写论文等部分。

学位论文选题应属于本学科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基础或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或方面,对学科发展或相应的工艺研究与开发、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文献综述应基本掌握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能明确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部分应有一年以上的专门研究(或实验室工作)量,有一定的创造性成果,至少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与研究论文相关的研究内容。

(一)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在学习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相关方向课题,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的过程。

1、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论文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新见解。

2、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论文送审及修改、论文答辩及修改等)都应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3、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和各培养环节,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4、学位论文要求3万字以上,引用参考文献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3,近5年的文献一般不得少于总文献的1/5

5、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进行。

(二)论文发表要求

研究生应以本人为第一作者或第一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委员会指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 篇以上,且单位署名必须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

十一、学位申请

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各培养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和本学科所属一级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可申请授予学位。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99499www威尼斯-官方入口welcome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信息中心技术支持